欢迎浏览3+证书高职高考信息网

广东省高职高考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广东高职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

admin_hua2021-11-09 11:16:53高职高考常见问题1317来源:高职高考信息网
今天广州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广东高职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广州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广东高职高考语文作文高分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的时候,人生的差距从很早时就已经开始了,高考是个很重要的起点。机会是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提纲挈领思路明

结构规划

结构指的是文章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立意高远,文辞优美,还要文气贯通,让人读来一气呵成。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缺少完整而健壮的骨骼,血肉就无所依附,灵魂更是无处寄托。高考作文阅卷中,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凡是衔接紧凑,过渡自然,段落划分恰当,首尾呼应的作文自然会获得高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关于“结构”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要求:结构严谨、结构完整、结构基本完整、结构混乱〕对作文结构的较高要求是“结构严谨”,即作文的段落层次安排应该力求达到“进递有序,精致关联”的环环相扣的标准。所谓“进递有序,精致关联”,就是要使自己的文章在段落与段落、段落中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上,都切实做到“有机相连,逻辑推进”。

具体来看,“结构严谨”就是作文思路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总之,要做到内容有序,布局有方,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作文结构上的失误主要表现为:

(1)逻辑混乱。主要表现为文章言而无序,思路不清。考生事先没有通盘考虑,想一段写一段,写到哪里算哪里,不注重各段落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路缺乏条理性。

(2)中途转轨。写着写着,中途撇开中心,横生枝节,岔出别的话题,致使文章出现旁逸斜出的突兀之感。

(3)分层不当。表现为段落层次不明,或层次之间内容交错杂糅,或在某一段里硬将几层意思塞进来,以致破坏了段意的单一性、内容的完整性和容量的适度感。

(4)硬套模式。考生作文时在体裁或者结构等方面死套硬搬别人的作文模式。高考作文阅卷过程中,阅卷老师遇到结构混乱、思路不清的文章时,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将之判为低分。因此,作文的结构规划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议论文常见结构

一、并列式结构

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构成,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或者说,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调换顺序。如:

成功在于坚持。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需要能在这个方面坚持努力至少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将近3个小时,坚持10年。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

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

成功贵在静心。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上述文段用三个并列的分论点“成功在于坚持”“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贵在静心”来论述成功的条件或原因,形式十分整齐,条理清晰,层次清楚,主题一目了然。

并列式结构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相对独立,且彼此间相互并列,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但在运用时,要注意各个分论点或论据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注意彼此的照应、衔接,不要东拉西扯,罗列一些不相干的内容。

【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任性”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词汇。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也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当然也有人说,有权不可任性。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经典范例】

任性有度

“任性”,就是由着自己的脾气来。小孩子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可爱的表现,青少年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叛逆的表现,成年人的任性在他人看来是不成熟的表现。“任性”是可以的,但要注重场合、时间、对象。“任性”要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做到“任性有度”,否则,就会招致他人的不满甚至厌恶。

(开篇引出“任性有度”的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有人说:“有钱就是任性。”对于有些大佬而言,不错,钱是他们挣的,他们拥有对钱的支配权,该怎么花,别人无权干涉。然而,如果到处招摇过市,显富摆阔,仗着自己有钱就气势凌人,目空一切,那就不仅是庸俗,简直是无耻了。有些人穿则名牌,住则豪宅,出则豪车,唯恐天下之人不知其富有,这种极尽所能的炫耀行为,实际上是心灵空虚的表现。有钱,可以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去帮助他人实现梦想,而不是任意地挥霍浪费。

(确立第一个分论点,批驳“有钱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青春就是任性。”青春是非常美好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怀念的时光。青春需要任性,但也要有个度。有的年轻人整日无所事事,或者沉迷于游戏之中,或者纠集一批狐朋狗友吃喝玩乐,虚度光阴,这样的任性只会浪费青春、毁了青春。青春就是任性,但青春的任性不是任意挥霍时间和精力,而是把握时间,播种希望;不是得过且过,而是使自己过得充实且富有意义。

(确立第二个分论点,批驳“青春就是任性”的观点。)

有人说:“漂亮就是任性。”漂亮是你任性的本钱,但不可因为自己漂亮就任性地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来。漂亮会使别人对你有好感,但如果你因此而自视甚高就没有人会喜欢你。漂亮的外表之下也应有一颗善良的心。

(确立第三个分论点,批驳“漂亮就是任性”的〖观点。)

李总理曾经提出:“有权不可任性。”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体现了人民对领导者的信任与支持。如果有权就任性,那么遭受灾难的就是人民了。有权不可任性,有权之人做事应当谨慎,为人民谋求福利,而不是利用职权去损害人民的利益。有权易使人走上弯路,所以有权之人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可因有权而任性。(确立第四个分论点,论述“有权不可任性”的观点。)

刘墉说: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这就是有度的好处,任性也一样,适可有度,方为至善。(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和开头,前后呼应,突出主旨。)

二、层进式结构

层进式结构,顾名思义,就是要层层递进,一般说来,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层次。写作时,先亮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层次进行论证,或者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分论点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论点,这就是“层进式结构”。这种结构较并列式结构更易于深入论述论点,符合人们由浅入深认识问题的规律。这种结构模式要求文章各段落、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次序不能颠倒,能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论述观点。

【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经典范例】

且以作品论英雄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因此,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

(开篇先抑后扬,提出中心论点。)

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即作品反映作者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怎会发出这肺腑之言?伟大的心灵,投映在文学上,必然是伟大的作品。

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的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认清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明白人不能被金钱奴役,要追求人性上的美与善良——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一直为钱财奔波。他拼命敛财,甚至发放高利贷,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与这家人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便显得格外讽刺且引人深思了:从高雅的作品中并不能看出创作它的人的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从所弹的曲子中推断出创作这首曲子的人是文王呢?

(反面论证:以莎士比亚为例,论证高尚的作品背后不一定是脱俗之人。)

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道”是作品的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作者人品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可以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不是“不朽的文人”。(深入论证,全面阐述“作品重于人品,应看重作品,忽略人品”的观点。)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随之消失;但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照千古、惠泽古今。作品为重,道为重,应以作品论英雄!

(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三、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性质、特征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来讲清道理,阐明观点。正反对照式有“纵比”和“横比”之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的比较,叫作“横比”;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的比较,叫作“纵比”。文章运用正反对照式的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对坏的事物予以否定,对好的事物予以肯定。运用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深化观点的作用。

【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知止,则日进无疆,反者,道之动。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墨子

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不因功名而贪欲,不因感极而求妄。——曾国藩

知利之止,知欲之止,为知人生之成局!——李嘉诚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名言类材料作文题,此类材料往往以直抵心灵的方式让考生去思考人生与自我,凸显了人文内涵与理性思考,可以让有不同经历、修养与见识的人都谈出自己的感悟来,为考生充分展示写作才华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较好地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功能。题目提供的是墨子、曾国藩、李嘉诚三人的名言,这三则名言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写作时要关注提示语“综合上述材料”,三则名言

【经典范例】

止与不止

有一本谋略学著作,叫作“止学”。你可能会生出疑问:“止”能有什么学问呢?其实,“止”字虽然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止”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荣与辱、高尚与平凡。

(由远及近,从“止学”谈到“止”,切入话题。)  

“适可而止,无贪心也。”朱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就停下来,不要过头。再好的蔬菜熟过了也会老,再甜的果子熟过了也会烂,再美的花儿开得久了也会枯。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欲望,为了欲望去努力奋斗,目标达成后便可停止了,如果一味地想要得到更多,反而可能会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揭示论点,强调“适可而止”的重要性。)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对待不同的事情要有不同的态度,所以我们既要适可而止,又要永不止步。当然,是对人生信念与梦想的追求永不止步。说到永不止步,我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永不止步》这本书的作者——尼克·胡哲。他生来没有四肢,小时候他多次想到过自杀。但是当他十岁时,他第一次意识到人要为自己的快乐负责,于是他重拾信心,以演讲师的身份踏上了辉煌的人生旅程。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校园,他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挫折、成长、爱情、心理等话题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叫永不止步,以及如何做一位心灵强大的强者。(反向提出“永不止步”的观点,论述在生活中有些时候需要“永不止步”。)

心如止水也是“止”的重要内容,诸葛亮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便提示我们要心如止水。只有心如止水,才能脱离焦躁,才能理清思路,做任何事都有条不紊。心如止水,并不是说要对任何事都不闻不问,而是指一份淡泊心境,是如今翻出原来耿耿于怀的人或事,一笑置之;是如今看待曾经放不下的情愫,学会释怀。这样才能真正心如止水。

(阐释“心如止水”的观点,介绍另一种人生境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止”:记仇需要“止”,嫉妒需要“止”,浪费需要“止”,奢侈需要“止”,攀比需要“止”,污染环境需要“止”,假冒伪劣需要“止”,造谣惑众需要“止”,贪污腐化需要“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也需要“不止”:助人为乐、救死扶伤、孝顺感恩、团结友爱、学习探索等都需要“不止”。“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现”,人生之善不止,也可开掘美丽前景。

(结合生活实际,阐明哪些该 “止”,哪些不该“止”,对比鲜明,令人深思。)

把握“止”与“不止”的度,善于“止”,勇于“不止”,才能在人生之路上游刃有余,自由而行。

△记叙文常见结构

考场作文中,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往往会给阅卷老师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高考中,在什么情况下写记叙文呢?一是考生自己擅长写记叙文,二是试题适合写记叙文,三是试题要求写记叙文。要想写出高水平、让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记叙文,考生必须至少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

(2)有意识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3)有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

记叙文中有几种常规而实用的结构模式,考生熟悉这些结构模式并加以练习,必能快速提升架构文章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档次。

一、时序顺进式结构

即选取生活中的某一片段按照时序进行叙述,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

基本模式: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键点“本没有路”“新的路”“没有走不通的路”等,可立意为生活中本来没有路,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发现一条新的路,并坚持走下去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经典范例】

别样的路,同样的精彩

路遥,是我的堂姐。

三年前,成绩一向优秀的堂姐在中考中败下阵来——因一分之差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

(前两段用堂姐的故事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伯父、伯母为堂姐指明了一条路——复读,争取第二年考上重点高中,然后再考取重点大学。

伯父、伯母指明的这条路,是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子女应该走的路。没有名牌大学的文凭,将来步入社会,残酷的现实就会像从天而降的巨石一样将我们砸得粉身碎骨。上名牌大学是拥有光明未来的唯一途径,这一观念在我们家也是根深蒂固。

(点出伯父、伯母指明的一条复读、考名牌大学的路。)

然而,堂姐最后却选择去一所中职校读护理专业。家里人百般劝说,无效,也就随她去了。

因为我家离她的学校很近,所以堂姐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到我家来住。深夜,堂姐还不想睡,她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

“妹妹,你知道我为什么选择读中职校,学护理专业吗?”堂姐突然问道。

“为什么?”我当然不知道堂姐为什么要选择这条与众不同的路。

“因为我心里早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做一个像南丁格尔那样的白衣天使。我没考上重点高中,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我选择中职校,是因为它能让我更快地实现我的梦想。”堂姐转头望向我,坚定地说道。

“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条路呢?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堂姐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姐姐,你敢于选择走与众不同的路,你是好样的。”我从心底赞赏堂姐的想法,不由得握紧了堂姐的双手。

(写堂姐走自己的路,选择中职校读护理专业。)

再见到堂姐,已是三年后的秋天。

(时序变化,推进人物际遇变化。)

我上学,她住校,一直都没有联系。我从妈妈那儿得知,堂姐每个星期天都在社区的门诊里实习。有一次,正赶上我膝盖跌破了要去上药,我决定去找堂姐。

门诊在小区的门口,里面挂吊针的人还挺多。一进去就看见堂姐那穿着护士服的身影,她弯着腰,在病人手上仔细地找静脉,然后拿起针头,排出空气,冷静地扎进病人的手背,待出现回血,解开橡皮筋,贴上胶布,拿起瓶子带着病人走到位置上。堂姐的动作是如此熟练而精准,完全像个经验丰富的护士。

(生动细腻的动作描写,使人物形象具体丰满。)

堂姐看到我来了,她眼睛里闪烁着惊喜的光芒,赶紧招呼我坐下。她细心地给我膝盖上的伤口上了药,然后冲我吐了下舌头,又继续忙她的工作去了。

(堂姐适应了新的工作,走自己的路,收获别样精彩。)

望着堂姐的背影,我若有所思:堂姐选择的这条路不也一样精彩吗?我也该选择我要走的路了。(结尾表明观点,点明主旨。)

二、平列展开式结构

从不同角度选取几个生活片段或将某一内容的几个侧面在同一层面上平列展开,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基本模式:开头(引出材料)→主体(片段+片段+片段)→结尾(抒情、议论)。

【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并派生出“中国范儿”“文艺范儿”“潮范儿”“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近似于“有气质”“有情调”“有品位”的意思。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经典范例】

我的老师真有“范儿”

很幸运,高中三年我遇上了一个很有“范儿”的英语老师。(开篇点明将要介绍的人物。)这位英语老师姓迟。迟老师很“潮”,也就是很时尚。但她的时尚不像有些“美眉”,全身上下尽名牌,早中晚时三换装。这不是“潮”,这是显摆,是嘚瑟,是浮浅。迟老师上班穿的是职业装,她的“潮”,第一,体现在她精心选择的小饰品上——一枚别致的胸针,一条颜色淡雅的丝巾,让我们看了感觉很温馨、很舒服,上她的课简直就是贵族般的享受。第二,她举止高雅,气质不凡。她走起路来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潮”得得体,“潮”得有品位,“潮”得很职业。我觉得,应该让迟老师做我们学校的形象大使,这样学校在招生的时候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片段:介绍人物穿着打扮上之有“范儿”。)

但您可千万别把迟老师当成一个很单调的淑女,迟老师的“敢说”可是出了名的。

她都“说”些什么呢?她经常说真话,说实话。比如,有的老师常常用“只要努力就能进步”激励我们,迟老师则与之唱反调:“努力了就一定会进步吗?关键看努力的方向对不对,方法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这进步是和自己比。所以,更多的时候,进步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再如有的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迟老师则对这句话设置了前提条件:“如果你的兴趣与你的潜质相契合,那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好事的同学偷偷总结了迟老师的二十句妙语发在学校的贴吧上,没想到粉丝们热情跟帖,竟火了三个月。

我把这命名为“真话范儿”。说真话的背后是思想的独立,是敢于表达的率性。(第二片段:介绍人物语言风格上之有“范儿”。) 

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迟老师的英语水平。有人说她过了专业英语八级,我无法验证,但她的口语绝对厉害。前些日子,一个外国代表团访问我们学校,迟老师是现场翻译,她和外国人对话,就像两个朋友在私下聊天,让人不服都不行。这叫“专业范儿”。当老师的要有几套看家本领,否则,别的“范儿”再扎眼,粉丝也不会太多。

迟老师课下常常会和我们开玩笑,每当我们说些发傻的话时,迟老师就会扮个鬼脸,然后拿腔拿调地说:“图样!图森破!”(第三片段:介绍人物专业水平上之有“范儿”。)

这老师,我喜欢!(结尾照应开头,简洁有力。)

三、穿插回放式结构

即利用思维可以超越时空的特点,以某一物象为线索,将描写的内容通过插入、回忆、倒放等方式串联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操作的关键是选好串联的物象,并围绕一个中心截取生活中的材料。

基本模式:开头(交代物象,引出材料)→发展(引出材料)→高潮(引出材料)→结尾(抒情、议论)。

【调研】阅读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

【立意探索】

这道作文题旨在让学生从某一具体的外在事物入手,由客观入主观,写出自己内在的生命感悟。题目对“物”有限定,即需选择“动物”“植物”或“器物”,所以考生不能写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活动。从立意的角度看,这个题目中最重要的词是“热爱”,因此文章需要抒发真挚且浓烈的感情,同时,这种感情还要是“深入灵魂”的,所以,它必然贯串在你的生命历程中,成为你生命的指航灯或信仰的寄托。因此,立意方向可以有以下几点:(1)生命价值;(2)亲子感情;(3)个人成长;(4)感恩图报;(5)家国情怀等。而考生所选之物,也必须有象征意义,对个人有重大意义。这与古诗词中的咏物很相似,要么托物言志,要么寄情于物。

【经典范例】

深入灵魂的热爱

有人说,时间是医治伤痛的良药。可是,十一年过去了,每当看见那双不曾穿过而且永远也不会穿的手工鞋,我内心对她的恨,就只增不减。(由“手工鞋”引入对“她”的“恨”,引出下文。)

十一年前,我们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父母做贩卖青菜的小生意,母亲进货,父亲看摊。他们每天奔波于家乡附近的几个乡镇,总是赶在开集之前,把前一天运回来的青菜摆上摊面。母亲每天出门前,都会做好我和爷爷奶奶爱吃的饭菜,然后喊我起床,那么简单的生活,我一度以为这样的幸福能够持续到永远。

但是意外的发生令人猝不及防,母亲在进货途中出了车祸,这一晴天霹雳砸晕了我,砸晕了全家人。望着躺在太平间里的母亲,我的心如坠冰窟。外面正飘着那个冬天的第一场雪,望着漫天飘洒的雪花,我心中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恨,我知道她一定是自己去了天堂,给我一个寒冷的冬天。(追忆母亲,回忆母爱的温暖和失去母亲的痛恨。)

记得事故发生的前几天,母亲还说等到我8岁生日的时候,要给我买一个生日蛋糕,买一双别人家孩子脚上穿的耐克运动鞋。此前,我从没有正式过过一个生日,没有穿过一双买的鞋子。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农村只有老人过寿才搞得热热闹闹,另一方面是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太好。所以,我对这个生日充满期待和幻想。可是,没有想到等来了这样的结局。如今,我依然恨母亲没有兑现她的承诺。(穿插母亲的承诺,以恨写爱。)

母亲下葬后,她的物品全被父亲抱到坟前烧了。父亲说,另一个世界里的人也要过日子。清理物品时,我看到母亲刚给我做好的那双布鞋,我死死抓住不放,不让父亲烧掉。那双鞋,是母亲熬了很多个夜晚一针一线缝好的,每一个针脚都有母亲的声音,母亲的期许,告诉我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儿。最后,我们父子俩相拥恸哭一场,父亲同意我留着那双鞋。(写留下这双鞋的原因。)

常听老人说,梦里可以和逝去的亲人相见。只是生活对我未免太残酷了些。十一年来,母亲从没有光临过我的梦。我恨她,恨她这些年来一直都不理我。年少的孤独和青春的茫然,都由我一个人默默承受。(正话反说,由恨生爱。)

四年前,我要去城里上高中了,我多么希望母亲能来村头送我,多么希望我绕过村头那棵大槐树时,母亲能朝我挥一挥手。拖着装有那双手工鞋的行李箱,我一步一回头,生怕母亲在哪一个时刻出现,因找不到我而担心,生怕她满村子喊我的小名而惹得调皮的孩子笑话我。我觉得母亲这些年来是在和我玩躲猫猫的游戏,我恨她不懂游戏规则,游戏结束了,还一直躲着不出来。(倒放四年前的情景,表达深沉的怀念。)

如今,坐在考场上,看着作文题,我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双已经陪伴了我十一年而且会一直陪伴我的手工鞋,想起了我出生的小村庄,想起我独自走过的乡间小路,想起一直躲着我的母亲。我对母亲的恨也越来越深,深过这十一年来的思念。(回到现实,再提那双“手工鞋”,抒写自己的怀念。

想了解更多关于高职高考的资讯,可以来星华教育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