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3+证书高职高考信息网

广东省高职高考信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高职高考常见问题

诗歌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暗示?

admin_hua2021-11-10 10:56:47高职高考常见问题993来源:高职高考信息网
诗歌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暗示?很多同学都会问这个问题,那么下面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诗歌中有哪些容易被忽视的暗示?很多同学都会问这个问题,那么下面星华教育老师给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标题暗示    
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而考生在揣摩语句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单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    

【例1】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字的妙处。(3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学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    
分析:得2分。文章的标题是“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出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    

【参考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渺茫与厌恨。    

▲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
   

二、背景暗示
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然而很多考生在分析诗人的形象或情感时,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

【例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    

分析:得1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因为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    

【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和暗示,如此才能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    
 

三、意象暗示    
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的特定思想或情感。然而部分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常忽视此暗示。


【例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    
分析:得0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以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    

【参考答案】表达诗人于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启示:诗歌有特定的表达情感与思想的意象,我们复习时,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板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    

 
四、题目暗示    
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分)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    

分析:得1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的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还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    

【参考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是韵味绵长。    

▲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的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不至留滞于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关于高职高考的资讯,可以来星华教育广州校区了解一下。